如果您曾经在西欧或北美的主要城市生活过,那么您很可能已经观察或亲自使用过某种形式的共享汽车服务。这并不奇怪,因为共享汽车公司和跨国 OEM 都抓住了这个机会来吸引消费者(尤其是千禧一代),他们已经不愿意为私人用途购买车辆。这种对拥有汽车的犹豫并不奇怪,因为汽车仍然是一项巨大的投资,但汽车平均每天会闲置 22 小时。除此之外,随着欧洲或美洲高效的公共交通以及发达的自行车道,个人越来越不愿意购买汽车。
中国的共享汽车格局发展到什么程度?
共享汽车的概念在中国发展过程中似乎非常适合,特别是在上海、北京或重庆等特大城市,既可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也可以解决环境问题。然而,这种趋势在市民中依然相对未知,并且仍处于其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全国只有不到 10 家共享汽车公司。这些公司都以小规模运营,车队规模从 30 到 300 辆不等,并且专门针对私人,或仅在大型工业园区和大学内运营。因此,每家公司都只能提供基于站点的共享汽车,这意味着用户必须将车辆归还到他们借用的站点,这与您在其他国家经常遇到的自由停车模式不同。
中国市场能给先行者带来什么好处?
然而,随着这一趋势的继续发展和成倍增长,中国可以为共享汽车实体提供各种机会但同时也存在衰败的可能,这与西半球相比是独一无二的。让我们从市场进入者、初创企业或 OEM 在中国开店时可能遇到的一些好处和机会开始:
1. 政府 – 众所周知,中国政府对他们认为必要或受益的趋势反应迅速,并提供支持。例如,当绿色能源变得可行时,政府毫不犹豫,中国在几年内迅速崛起成为绿色能源技术的最大投资者。共享汽车也是如此,他们一直密切关注,将其作为对交通拥堵和汽车污染物的一种缓冲。由于政府采用的制度,使共产党能够迅速提供补贴、减税并为共享汽车实体提供预留甚至免费的停车场。最重要的是,政府已准备好通过向用户提供奖励来向公民推送产品,并通过媒体来即时传播知识。
2. 多样化的产品——市场新入者获得的更多可利用的机会是提供的多样化战略和产品。由于该国的幅员辽阔以及各省之间的文化差异,可以测试并可能推出各种精制产品。例如,政府资助的共享汽车计划“微公交”,专门提供电动汽车,旨在将车队扩大到 5,000 多辆汽车,并在杭州设有 20 多个站点。同时,认为提供豪华汽车的共享汽车计划可以在一些省份取得成功并不牵强,因为在更富裕的地区存在关于地位和面子的社会需求。
3. 已设立移动通行证 – 在大多数中国发达城市,已经建有移动通行证的基础设施。以上海为例,通勤者可以购买一张交通卡,存入一定金额,刷卡就可以乘坐地铁、公交车、火车甚至出租车。诸如此类的移动通行证在欧洲和美洲的一些地方仍在开发中,如果共享汽车公司能够将其的产品与其他交通方式结合起来,就会极大受益,并使他们能够共同提供某些促销活动或福利套餐。
4. 科技型社会 – 由于其最近的快速发展,大多数中国公民拥有移动设备或个人电脑,并时刻关注科技进步。事实上,每 100 名公民中大约有 93.5 部手机,考虑到人口老龄化以及仍在发展中的各个地区,这就更加令人印象深刻。如果您有一个令人信服的技术解决方案,您可以抓住数量惊人的消费者,这也是车联网在中国如此受欢迎和关注的原因之一。
需关注的变量
尽管有很多好处,但由于存在以下变量,中国及其社会也很容易阻碍共享汽车的发展:
1. 从出租车到公共交通的激烈竞争 – 特大城市的公共交通格局以高效的地铁线路和庞大的出租车车队为主。出租车因其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和可用性而成为通勤者的常见选择。事实上,与柏林等其他主要城市相比,上海出租车的成本大约要低 1/3,无论行驶距离如何(Roland Berger,2014 年)。此外,出租车公司与微信(相当于亚洲的 WhatsApp)密切合作,以建立类似于优步商业模式的现代出租车系统。微信应用程序允许用户预订出租车,跟踪用户与出租车所在位置的距离并轻松支付车费。优步本身也在中国开设了门店,这进一步加剧了竞争,而这还没有包括“黑车”服务。中国政府也在地铁线路上投入巨资,因为上海的目标是将地铁线路的数量从 12 条增加到 22 条,以应对通勤者过多的问题。价格从 3 元到 8 元不等,即大约 0.4-1.1 欧元,共享汽车公司需要提供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
2. 车辆作为身份象征 – <虽然随着千禧一代和注重成本的购买者开始远离拥有车辆,这种趋势肯定正在发生变化,但传统思想者仍然高度重视车辆。事实上,在最近的一项调查中,60% 的受访者认为拥有汽车可以提升个人或家庭的社会地位,这仍然是仅次于购买房屋的第二重要因素(Bain & Company,2015 年)。随着中产阶级的不断壮大,这种文化在不久的将来不太可能改变。因此,共享汽车公司不能指望立即主导市场。
3. 停车位有限 – 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有限的停车位可能是共享汽车提供商必须绕过的最大障碍。在中国,大多数停车场都是私有化的,由购物中心、住宅小区或办公大楼所有。因此,人们可以期望向机器或保安支付费用以停放车辆。此外,路边停车和停车计时器在中国并不常见,尤其是与欧洲城市相比,这进一步限制了停车量。因此,在不久的将来,自由停车的共享汽车模式将不可行,共享汽车公司将需要竞争或确保政府支持剩余的少数可用停车位。
4. 对趋势的认识不足 – 最后,虽然中国民众对共享汽车持积极态度,但更大的问题是大多数人不熟悉这个概念。鉴于共享汽车公司很少,主要在工业/科技园区或大学校园内运营,这并不奇怪。然而,特别令人担忧的是,与自行车或摩托车共享等其他移动解决方案相比,人们对传统汽车共享的认识和兴趣都非常低。共享汽车公司必须与其他移动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当地政府合作,才能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未来该何去何从?
如今的共享汽车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在中国市场很可能会有几家先行者失败。然而,从长远来看,只要能够与当地的移动解决方案提供商合作并提供具有价格竞争力的车型,OEM 和政府都热衷于引入共享汽车,这是一个必然趋势。在考虑了机遇和后果后,您认为对中国市场的正确做法是什么?您认为它何时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共享汽车市场(如果有的话)?